我校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承办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湾区故事和声音表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6-30浏览次数:10

我校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承办

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湾区故事和声音表达研讨会


用多元故事传递湾区声音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为进一步通过文化故事传播湾区声音,以国际的、富有区域精神的、精准的方式进行文化表达,2022626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湾区故事和声音表达”研讨会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广州市社科联宣政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词。来自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广东省社科院、广州市社科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深圳特区报、广州图书馆、广州购书中心、广东省粤商研究会、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广东省旗袍促进会、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广东机器人协会、广电传媒集团、大西洲科技集团等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约60人参加研讨会。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聂莉博士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致辞:多种文化样态共同发展


宣政同志表示,今天的研讨高度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议题,跳脱出传统文化视野,跨界探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在融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如何通过文化故事传播湾区声音,如何以国际的、富有区域精神的、精准的方式进行文化表达,是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意思的正当其时的选题。粤港澳三地如何通过文化的方式,打破壁垒,展现更加鲜活、传播力更强的文化态势,使多种文化样态共同发展?在文化创意领域,广州如何更好地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如何把生动的广州文艺故事和产业故事,创作成文艺作品和动漫作品,打动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媒体融合创新,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和有效方式,助力湾区故事表达?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碰撞而出的全新的、智慧的、振奋人心的思想火花,为推动大湾区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宣政致辞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对今天莅临现场的,新老朋友表示欢迎,对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一直以来支持研讨会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担任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以来,他提出两点,一是希望岭南文化向青年发展,文化只有在年轻人、青少年甚至儿童身上得到传承,文化才有希望。二是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方方面面,我们生活的城市乃至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变化,都是新时代的文化。一个城市有好的美术学院和建筑学院,是城市的福气,曹雪老师他们为广州这座城市设计了新的形象,为城市发出新的声音,在这种启发下,希望论坛能够有多种组合,既有精英文化,也有民间文化,既有现实的,又有虚拟的。战争、瘟疫、科技、饥荒是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个因素,今天我们正面临这种挑战。希望今天的文化不再是文人雅集、象牙塔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够接地气、亲百姓,既听得到花开的声音,有烟火日常,同时也有诗和远方。

江冰致辞


主题发言:以文化故事传播湾区声音


主题发言环节,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广州城市形象LOGO、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曹雪,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凌逾,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琼,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广州青年爵士乐团创始人小峤,95后新锐作家里昂,广东省旗袍促进会副会长邱凌燕,分别从设计为媒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和声音的全球化、区域化与分众化表达,Z时代的故事世界,岭南诗词文脉,岭南音乐语言,服饰文化等角度,对湾区故事和声音表达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解读和探讨。

研讨会现场


曹雪通过他及其团队设计过的广州城市形象标志,包括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广州亚洲美食节标志、吉祥物,广州公安标志,科大讯飞标志等经典设计为媒,讲述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中国故事。虽然这个主题讲过多次,但是他认为中国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以冰墩墩为例,国际奥委会体育部主任曾说,我认为冰墩墩不只是我个人值得收藏的一款吉祥物,它是值得全球儿童每个人收藏的一款吉祥物。说明冰墩墩真正出了圈。广州美术学院永远载入奥林匹克史册。而冰墩墩不仅登上了月球,还登上火星,达到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湾区的故事很多,中国的故事更多,希望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国家形象做一些努力。

主讲嘉宾曹雪


凌逾认为,当前全球化受阻,给大湾区发展带来巨大的考验。粤港澳大湾区故事要在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矛盾中寻找新时代的分众化表达。大湾区有很多丰富多元的故事,难以一时讲尽、迅速深入人心,不如选取有千年神韵、代表民族精神的符号,如海丝路、“头啖汤”、地铁等符号文化,当前成功的模版范例就是冰墩墩,巧妙实现了全球化、区域化的融合。只有思维出圈,产品才能出圈。诸子百家、《红楼梦》、鲁迅都是开启时代的头部产品,然后激发各种同类作品喷涌,开始分众化再创造狂欢,文艺创作的良性互动就此形成。

主讲嘉宾凌逾


里昂带来了Z世代的故事世界。他认为,在即将全面到来的Web 3.0时代中,完全沉浸式的元宇宙中,需要大量的丰富、精彩的原创内容。“元宇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Z世代的内容创作与以往有何不同?里昂认为,传统的内容创作就像一根鱼骨,有吸引人的开头和结尾,贯穿连接故事的主线,以及吸引人的角色、背景和展开。新时代的故事创作,强调去中心化、UGC、交互,鱼骨可能会有多个分支,延伸到不同的鱼尾,用户不再只是单纯的观众,而是参与者。所以在未来元宇宙沉浸式的体验中,必须让用户全程产于互动,对内容产生影响,才能给他们带来最好的体验。在虚拟世界中,各个产业如何入驻,如何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也变成了必须思考的议题,需要具有文化特色、国际化视野的优质内容来推动湾区影响力,品牌与产业发展。而Z世代是讲好新故事的主力军,以丰沛的想象与创造力投身于内容创作的新世界。

主讲嘉宾里昂


张琼梳理了岭南本土代表性文人,包括岭南第一位诗人东汉杨孚,岭海第一相唐代张九龄,宋代文人中的宋朝第一人余靖、粤词之祖崔与之、岭表探花李昴英,明代岭南第一诗社南园诗派,清代“清初岭南三大家”“惠门四子”“岭南四家”“岭南三子”“粤东三子”“粤东七子”,近代“粤东三子”“粤东七才子”等诗人群体,说明岭南诗派一脉正绵延不断。而入岭文人中,秦汉时期的《报文帝书》是岭南历史上能够看到的第一篇,被誉为岭南第一书。魏晋之后,不断有外人进入岭南,提倡文教,推动学术,宏奖士风,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因此,传承岭南文化应从文学精神上进行传承及岭南历史文化素材的开掘。岭南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岭南文化,大有可为。

主讲嘉宾张琼


小峤以岭南民谣《落雨大》为主题的爵士铜管大乐队与人声作品《落雨大狂想》、以元曲作为创作题材的女声合唱作品《夜雨》为例,讲述如何把爵士音乐元素与岭南风格音乐相融合的创作实践探索。把爵士风格民族化,在民族音乐风格特别是岭南音乐风格创作中加入爵士技法的运用,是在当今强大的全球化趋势中,为进一步发掘和传承本土音乐而提出的。广州地处岭南地区,丰厚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大量的文化艺术财富。将西方的爵士音乐语言作为载体,通过西方作曲技术与理念,发掘岭南传统语言或戏剧与当代音乐的契合点,可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用国际的语言讲述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从而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岭南风格的当代作品。

主讲嘉宾小峤


邱凌燕通过回顾二十世纪的旗袍湾区故事,讲述旗袍以其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官方和社会的积极推动,成为国际礼仪的中国符号。旗袍充满中国精神,这就是它可以成为大中华服饰经典的原因,也是征服世界的原因。旗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女性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旗袍文化是大湾区文化的组成部分,旗袍美学是大湾区美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提升大湾区女性的综合审美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湾区文化,讲好湾区故事,旗袍美学故事会是应有之义,大湾区旗袍美学既是湾区的,也是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

主讲嘉宾邱凌燕


学术主持人聂莉就嘉宾的发言进行简要评议与总结。她认为,六位主讲嘉宾多视角、多方位讲了六个精彩的故事,无论是世界级的设计符号,地方性的文学语言,东西交融的音乐语言,还是新技术环境下未来的年轻内容表达,以如何讲好湾区故事为引,本次论坛延展的是一个跨界跨代际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内涵、构建新岭南文化的大论题,而这种论题值得我们不断地持续深入地讨论,或许今天六个演讲并不能马上予我们以答案,但一定能够予我们以多角度发散式的有价值的启迪。六位演讲者都有他们各自领域的作品,在他们的湾区故事的表达实践中,令人感觉到了一股特别让人激奋的创新力量、一种表达的自信,更让我们坚信论坛思想融汇交锋交流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岭南研究会也将继续秉承跨界、跨代际的理念,把这个有意义的讨论延续下去,相信下一次我们将会续写更多的这片热土上的新故事。

会议主持人聂莉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


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是广州市社科联所属社科类社会团体中的优秀代表之一,长期致力于岭南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在李权时老会长的带领下,先后编撰出版了《岭南文化百科全书》《西关文化》《岭南文化的现代精神》等一系列学术专著。
    2019
年研究会换届后,在新任会长江冰教授带领下,研究会通过学习教育、交流研讨和探讨传播,多视角对大湾区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汇聚各界学者,畅谈岭南文化的破圈之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吸引了一批社会各界和新兴领域的优秀青年加入研究会,为岭南文化研究带来了青春朝气和新生力量。



(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  涂燕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