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功举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及国家级项目申报辅导会

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10



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提升国家级项目申报质量1030日下午,科研立德楼116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及国家级项目申报辅导会,辅导会邀请了我校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陈甬军教授莅临指导科研部副部长曾志辉、崔晓莹,教学科研单位科研负责人、科研骨干70人参加了辅导会。辅导会由科研部副部长崔晓莹主持本次辅导会是我校有组织科研系列活动的第三期。

以四中全会《建议》为背景,陈甬军教授深入剖析了“十四五”期间的成就,并集中探讨了12项高质量发展任务。他结合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以及中国经济采取的“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以及新质生产力的转变需求,详细探讨了“十五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方向。基于以上分析,陈甬军教授做了国家级项目申报指导陈教授分享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大专项的申报经历,指出申报时要严格把握政治大方向、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时代性、选题要结合研究基础、论证要厘清结构的逻辑性,同时对如何选题如何合理搭建研究团队撰写申请书要注意细节等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勉励青年教师要潜心科研。


辅导会上相关申报人针对跨学科选题、经济热点问题、申报书论证与陈甬军教授进行深入探讨。曾志辉副部长结合自身国社科项目立项和结项经验,对青年学者如何有效开展申报书论证给予建议。

崔晓莹副部长总结并提出建议一是前瞻布局,推动项目选题从“被动跟随”向“主动引领”转变。申报选题需前瞻性地对标“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导向,深度融合我校学科优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个人前期基础,将个人研究兴趣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从中提炼出兼具前瞻性与广财特色的学术议题。二是扎根实践,强化项目论证的“实践导向”与“现实价值”。申报论证应凸显研究从现实问题中来、到实践应用中去的闭环。面向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研究内容要贴合实践,体现广财的科研特色。三是融合创新,以研究方法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商科、法学、人文社科与数据科学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项目立项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辅导会为我校教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思想指引。接下来,科研将按照学校工作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确保在2026年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中取得好成绩